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必將在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凝聚人心、催人奮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指導性、針對性。統計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奮發進取,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蹄疾步穩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統計智慧和力量。
?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鮮明提出了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重大原則,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是指導我國改革發展里程碑式的綱領性文獻。全會充分肯定了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實踐充分證明,正是由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正是由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才能邁出堅實步伐,不斷取得新勝利。統計部門要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出發,更加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強定力、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
二、凝聚思想共識,深刻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現實意義
?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面對前進道路上的眾多復雜矛盾問題和困難阻力,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應對各項風險挑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甚囂塵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取得重要進展。但我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仍存在約束堵點。要有效應對挑戰,暢通國內國際循環,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內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把自身的比較優勢、發展潛力轉化為競爭優勢,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實現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是以顛覆性技術創新深刻重塑生產力基本要素,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而表現出來的更高級、更先進的生產力新質態。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載人航天、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逐漸轉化形成了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需要新型生產關系的保障和促進。但當前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還存在與新質生產力不匹配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夠完備。這些都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創造更相適應的良好環境。
?
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更多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時代以來,針對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等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快車道。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2013年至2023年經濟實現年均6.1%中高速增長的同時,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1%。2023年農業機械總動力比2012年提高11%,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較2012年提高6.3、5.4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世界第一,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但我國仍面臨新動能培育增量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偏緊、收入分配格局不夠合理等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著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生機活力。
?
三、錨定目標要求,確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大部署落實落細落到位
?
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決定》作出的改革部署,力度大、舉措實、含金量高。統計部門要緊緊圍繞總目標,貫徹六條原則,聚焦重點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
?
一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重點內容,結合統計工作實際,制定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方案并抓好方案執行。把學習全會精神作為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精心組織、周密安排,通過帶頭宣講、集中學習、專題研討、干部輪訓等形式開展全覆蓋、多層次培訓,確保全會精神入腦入心。廣泛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和載體,發揮網上宣傳陣地優勢,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
二是研究國家統計局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舉措。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14個方面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細化為謀劃統計改革的思路,切實發揮統計工作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的功能作用。把全會精神貫徹到統計工作全過程,以全會明確的統計改革任務為切入口,結合國家統計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21項專項任務,結合中央巡視指出的問題,制定深化統計改革的工作清單、責任清單,明確實施單位、時間進度、目標要求。
?
三是進一步深化統計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全會確定的統計改革任務,優化服務業核算;健全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指標核算體系,加強新經濟新領域納統覆蓋;加強產業活動單位統計基礎建設,優化總部和分支機構統計辦法,逐步推廣經營主體活動發生地統計;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等。積極配合其他部門抓好全會改革任務落實,統籌推進統計各領域改革,包括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統計監測、研究開展新質生產力統計監測、健全數字經濟統計監測制度、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統計核算改革、完善科技創新統計等。
?
四是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堅實統計支撐。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持續鞏固深化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成效,加快防治統計造假剛性制度建設,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提升統計督察效能。扎實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下階段工作,確保數據實打實硬碰硬,統籌做好普查結果發布和資料開發應用。切實抓好數據生產,強化對宏觀經濟運行重點難點問題的監測研判預警。認真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資金流量表,為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
五是堅持和加強黨對統計工作的全面領導。結合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著力打造一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的統計干部隊伍,提高統計黨員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現代化建設能力。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深入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業務考核為切口持續為基層減負,一體推進正風肅紀反腐。認真抓好中央巡視整改,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和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
(原載于《機關黨建研究》2024年第9期)
?